扫一扫,关注我们
微信公众号:
技术支持:蛟河贝思焊接技术有限公司
发布时间:2024/10/1 新闻来源:蛟河贝思焊接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32次
“老腔”和“秦腔”都是陕西地方戏曲的一种,如果要用词形容的话,“老腔”好比下里巴人,“秦腔”好比阳春白雪。老腔是地域性的,存在于华阴县周围,最早只是皮影戏的幕后伴唱,也是从秦腔演绎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。后来被当地文化馆发掘出来,配上了相应的道具和表演动作,穿着生活化,唱腔生活化,场景生活化!比如大老碗和长条凳子等等!现在大家看到的所谓华阴老腔已经是现在人改良过适合表演的,又带有古趣的演唱罢了!
秦腔也起源更早,大约是元代就已经有了秦腔的雏形出现,起源于陕西西部凤翔一带,盛行于陕西西安一带。在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,秦腔已经形成自己所独有的一套表演体系。甚至于后来的京剧都从秦腔中借鉴很多优秀的东西!所以它们相比而言,秦腔不论是唱腔还是表演或者是唱本或者是化妆等等,都是陕西甘肃宁夏甚至青海新疆等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!也更容易传唱和接受的,而老腔也局限性更小一点!
中国戏曲的鼻祖是秦腔吗?秦腔被尊为中国戏剧的鼻祖。京剧、豫剧、晋剧、河北梆子等,许多都是秦腔的衍生物,对其他剧种如川剧等也有影响。
李正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影响颇大的秦腔表演艺术家,被誉为“秦腔正宗”。代表作有《五典坡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玉堂春》、《二度梅》、《白玉钿》等,特别前三本被誉为李氏三部曲。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称他为“西北的程砚秋”,赞赏有加。
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若兰以其婉约、缠绵独具魅力的唱腔醉倒、痴迷过无数秦腔爱好者。其代表剧目有《游龟山》、《双锦衣》、《夺锦楼》、《妇女代表》、《红梅岭》、《于无声处》等。秦腔,是起源于古代陕西、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,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、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,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,因周代以来,关中地区就被称为“秦”,秦腔由此而得名。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,又叫“梆子腔”,因以梆击节时发出“恍恍”声,俗称“桄桄子”。
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。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(1736—1795年),这个时期,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,仅西安一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,如保符班、江东班、双寨班、锦绣班等。
在流行过程中,秦腔与其他戏曲形式和民间艺术结合,逐渐递变形成各地多种多样的梆子声腔剧种,秦腔在各地流行的地位遂被代替而渐趋缩小。至清末,又变成流行于西北一带的地方剧种。
1912年,在西安成立了以“移风易俗”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,对秦腔剧目、音乐唱腔、表演艺术、导演、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,并大量编演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目。